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时间:2014-07-08 14:30 点击:
摘 要:石林旅游已然成为石林县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和旅游发展的国际化趋势,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就势在必行。文章从石林旅游产业的现状,转型升级的必然性,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对石林旅游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探

  摘 要:石林旅游已然成为石林县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和旅游发展的国际化趋势,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就势在必行。文章从石林旅游产业的现状,转型升级的必然性,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对石林旅游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探索及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石林旅游产业 转型升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5-197-02

  一、以“门票经济”为主的石林旅游产业现状必然面临转型升级

  石林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基础,打造出了多项国际、国内品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石林旅游目前仍处于观光旅游阶段,其产业仍以“门票经济”为主,真正的综合旅游复合型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也就是说石林旅游景区不是依靠增加旅客接待量或是旅游产业附加值,而是通过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并以门票收入作为景区收入主要来源来增加经济收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旅游商品模式单一化。石林旅游产业以单一的自然观光为主,游客凭票进入景区,观光结束后离开。其模式单一,导致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和创收性程度较低,主要消费只是门票一项,而集自然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文化产业型等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复合型模式严重滞后。

  2.门票定价失范。石林旅游产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门票价格,定性即根据石林景区的知名程度、旅游价值、科研价值、景区容量、资源集聚程度等方面来评价;定量则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景区资源并科学权重,根据权重计算出景区的综合价值。在定价过程中,定性缺乏科学客观标准,主观随意性很大;定量缺乏科学细化尺度,盲目攀比突出。因此,门票定价失范,需要一个科学性较强的定价模型。

  3.旅游产业链接滞后。单一自然观光旅游模式使得游客到石林县的时间平均不超过1天,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休闲等行业无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石林旅游商品与现代媒体广告业的合作还未得到深入发展;石林旅游产业的名特产品、观光农业等仍处于自发营运阶段,缺乏行业规范,难出现规模品牌效应。石林旅游产业尚未形成一条有效运作的旅游产业链。

  4.产业融资渠道狭窄。石林旅游景区的运营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撑,融资渠道狭窄,只有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填补资金缺口。

  5.管理监督体制不全。公共资源的管理在充分享受政府相关部门扶持的同时,也要相应地接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听证、公示、批准等程序必须严格遵守。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法律制度层面的监督措施,使得石林地方政府只重局部利益和地方政绩。

  诚然,门票经济作为石林旅游产业收益的主要来源,确实解决了景区发展初期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支撑作用。但是,“门票经济”模式与旅游产业市场深层次多元化需求严重脱节,它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让石林景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就显得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实现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是些什么?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那些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值得我们去理性思考,去探索和研究。

  二、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石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云南石林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喀斯特地貌景观资源,几乎占全县1719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67%,仅国家级风景名胜保护区就有350平方千米,而且具有全球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唯一性,因此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堪称世界之最。第二是喀斯特地貌土地资源,在全县1719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上,可耕地面积80余万亩,林地面积1280余万亩,牧草地面积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以上,这两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文化资源优势。云南石林的文化资源优势体现在以彝族撒尼文化为表征的阿诗玛文化上。阿诗玛文化已成为学校文化概念,他涵括石林彝族的语言文字、服饰衣着、饮食习俗、居室建筑、生产生活、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歌舞乐器等诸多领域,体系完备,博大精深。例如:火把节、国际“牛王”争霸赛、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剧《阿诗玛》、“石林老街·东门坊”文化休闲街区等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石林民族文化吸引着一批批的游客。据统计,2013年石林风景区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17990人次,国外游客163521人次。其中《阿诗玛》口传叙事长诗、彝族刺绣、大三弦占据了昆明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席。石林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当地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3)交通区位优势。第一,省内区位。石林县距离省会昆明市仅78公里,地处昆明市1小时城市休闲旅游经济圈内,按经济发展的梯度推进规律,石林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区;石林位于滇中昆明、滇东曲靖、滇南开远三个重要城市的交会区域,是滇东南3个地州18县进入滇中的必经之路;全长120千米的“九-石-阿”旅游专线,是云南建设旅游大省的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经济干线,它将九乡、石林、阿庐古洞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连接起来,形成以石林为中心的环线,为石林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国内区位。石林县位于南-贵-昆都市圈的边缘和昆河经济走廊中越通道上,以西南出海通道、南昆铁路(过境石林县46.7公里)、重庆至湛江国道主干线为依托,连接“泛珠三角”区域。第三,国际区位。石林县属于中越通道的一部分,是连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纵向发展轴,有利于形成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南亚合作区的交通疏散,将旅游产业向国际化靠拢。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较为成熟的交通条件为石林旅游产业带来了便捷与机遇。(4)品牌声誉优势。2005年至2009年的5年间,石林分别于2007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同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3月被中央文明委等三部委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石林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身兼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两个国际顶级品牌以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两个国家级最高旅游品牌为一身的景区。石林凭借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奇的民族文化,经过30年的发展,知名度实现了由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变,从根本上巩固了石林旅游在世界旅游品牌中的声誉和地位。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